許清祥 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兼任副教授
成功大學生物科技所兼任副教授

 

四物湯應該是最廣為流傳的中藥處方。街頭巷尾的婆婆媽媽們,總是會熱心得對年輕女孩宣揚四物湯的好處,足見此方的功效已獲一般民眾的肯定。然而對於四物湯的適應症與使用方法,還是有一些以訛傳訛的疑慮,使得這一帖良藥沒有充分發揮它的功用,反而產生一些不良的反應。因此應該專業醫師應該對此方藥作更加詳盡的說明。至於孕婦們關心的問題,懷孕是否能吃四物湯,請耐心的詳看以下說明。

四物湯最早記載於宋朝醫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是補血、行血、活血的主方,由於「男子主氣,女子主血」,因而被譽為婦人病的聖藥;它的適應症醫方集解(汪昂.清朝)記載︰「治一切血虛,及婦人經病。」因此臨床醫師多用它來治療血虛、血熱、血燥所引起的病症,包括貧血、暈眩、失眠、瘡癰、出血、皮膚亁癢等問題,當然也常用於月經失調、經期不適。仔細分析方中的組成藥物有當歸、熟地黃、川芎及芍藥。當歸是治療血分病最常用的藥。它的命名就是根據其功效而來,因它能使血各歸其所,故名“當歸”。當歸在現代研究中發現含有多種揮發油成分,及葉酸、生物素、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12、維生素E等營養素。當歸有活血的作用,因此能促進血紅素及紅血球的生成,增加動脈血流量、降低血小板凝集及預防血栓的形成等作用。在國外也有將當歸拿來抽取當歸精油,因其脂溶性成分含有油脂及脂溶性維生素A、E,對於婦女調整子宮功能及氣血循環都有很好的功用,可減輕經前症候群的疼痛、腹脹、陰道乾澀及憂鬱。據現代藥理研究,芍藥含有“安息香酸”及“天冬鹼”等成份。在臨床上,對腸到平滑肌有緩解痙攣。川芎可調節子宮收縮,並對於維他命E缺乏症(維他命E是抗氧化劑,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可減輕乳房不適、焦慮及沮喪等症狀)有所幫助;熟地黃則可補血滋陰,補益肝腎。這些藥物中當歸、川芎因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妊娠中的婦女可能會有所疑慮、但是動物實驗或臨床上都沒有確切的證據,能證明四物湯會影響妊娠。

醫宗金鑒(卷44)的婦科心法要訣中,胎前諸證,也就是妊娠期間產生的各種疾病,也都會使用四物湯。例如「胎萎不長失滋養,氣血不足宜八珍」,意思是說,如果懷孕五六月時,胎兒營養不良,生長緩慢,孕婦就可以吃八珍湯來補養氣血,以養胎兒。八珍湯就是四君子湯加四物湯。甚至有「腹腰痛甚防胎墮,膠艾四物杜酒蔥」的記載,意思是說腰腹疼痛時為了防止早期流產,可以喝膠艾四物湯。「胎漏下血多因熱,四物阿膠梔側芩」則是妊娠中有出血情形,可以吃四物湯加阿膠、艾葉、梔子、黃芩、側柏葉來清熱涼血。還有「胎動延胡四物宜」。舉這些例子,當然不是說遇到這些情況時,應該做這些處置,而是用來佐證懷孕期間吃四物湯,對妊娠是沒有影響的,孕婦仍可以安心使用。

然而孕婦也不應該隨便吃四物湯,因為「有是症,用是藥」,也就是說有適應症才能用藥。四物湯主要還是治療肝血不足所產生的各種病症,而肝血不足的臨床見證有面色萎黃,嘴唇、指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眠淺多夢,健忘,掉頭髮,皮膚乾燥,眼睛亁澀,手腳冰冷、發麻等症狀。如果有這些症狀,就可以服用四物湯,甚至男生只要有這些症狀也可以吃。如果沒有這種見證而隨便服用,容易產生血熱、血燥而動血的情形,可能造成下血、腹痛或胎動不安。

孕婦會用到四物湯的情形,有因氣血不足引起的胎兒生長遲緩,這時候可以吃八珍湯來滋養調補; 或是有感冒症狀時,可以在四物湯的基礎上,加上荊芥、防風、蘇葉、前胡、桔梗等疏風解表藥,可以減輕不舒服的症狀; 或是出現蕁麻疹時,四物湯通常可以改善症狀; 眼睛亁澀,視力模糊,也可以吃四物湯滋肝明目; 懷孕引起的腰酸背痛,也可以在四物湯中加杜仲、牛膝及人參,效果也很不錯。或是有一些外傷瘡癰不容易癒合,四物湯也會有所幫助; 冬天四肢冰冷,四物湯也可以促進末梢循環。雖然醫書上認為四物湯對於胎動不安或懷孕出血有治療的效果,例如上述的膠艾四物湯,或是元胡四物湯,有些臨床經驗或實驗結果,認為它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是目前現代產科技術發達,實在不需要使用這些老方子,還是到產科醫院檢查,確實了解原因後,再做處置比較安全,避免造成遺憾。

雖然四物湯是個不錯的方子,但是所有藥物總有一些禁忌,例如其中當歸滑腸、地黃礙胃,所以腸胃虛弱而容易泄瀉的人,尤其是孕婦,泄瀉容易造成腹壓增加,對妊娠不利,當然要避免服用。體質過於燥熱的孕婦,使用當歸也必須注意,因為當歸較為溫補,容易上火,反而會產生便秘口亁,眠差多夢的情形。地黃滋膩礙胃,如果腸胃虛弱,胸脅滿悶、腹脹的婦女,要少用地黃、或者與砂仁配合使用。川芎能行血中之氣,主升主散,升散須重用川芎,但氣虛懶言、動則乏力、口舌乾燥的婦女,川芎就不宜服用。芍藥性味酸寒,腹痛脈遲陰寒較盛的婦女,芍藥也應少用或不用,防止加重腹痛。
 
    四物湯總括來說對於懷孕婦女還是安全的用藥。最重要的原則還是「有是症,用是藥」,千萬不要自己亂進補,要了解自己是否有適應症,抑或是有所禁忌。如果自己無法判斷,最好還是請專業醫師評估後再服藥,才不會進補不成反傷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庭源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