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醫療是醫學上一項很大的轉變與突破,也是醫師們過去在醫學院中沒有教授的課程。

過去醫師在醫學院中所受的訓練,大部分的訓練都是訓練醫師去處理病人急性期的問題(acute care)

當病人出現症狀,例如病人血壓升高,進行詢問病史、理學檢查、生化檢驗等,試圖找出病因。

如果排除各種可能的病因,是找不出原因的源發性高血壓,還是得要處理病人的問題,

就開降壓藥來把血壓降下來。

然而這種治療是治標不治本的「踞箭療法」,有吃藥血壓降下降,沒吃藥血壓飆得更高。

如果只是急性期處理,這種做法情有可原。

但是長期讓病人使用降血壓藥做為一種慢性的照護(chronic care),對於病人是否有好處,

卻是值得醫師們去反省的。

如果醫師只是被訓練成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的醫生,頭痛就開普拿疼,流鼻涕就開抗組織胺,

高中畢業生就能做這樣的事,實在有愧於社會對於精英份子的期待。

目前主流醫學所建立的急性照護醫療模式,已經很完善,

但是對於慢型期的照護模式卻付之闕如,急待建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庭源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