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三聚氰胺事件」,引發民眾極度的恐慌。這個事件提醒我們,民眾食品安全受到的威脅很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現代食品其實大有的問題,過度的加工除了營養物質容易在加工過程中受到破壞,各種人工添加物硝酸(香腸)、防腐劑(零食、調味料)、味精、代糖,或是環境污染(農藥、重金屬) ,對於人體的健康威脅甚鉅。衛生署最新公佈的民國96年的癌症死因中,結腸直腸癌仍佔居第三位,僅次於肝癌及肺癌。事實上造成腸癌的原因,除了外來的毒素以外,內生性的毒素,也是造成腸癌重要的原因。
食物在通過胃、小腸段後,仍有許多被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到達大腸,這些物質會堆積在腸道或是被大腸常駐菌叢(normal flora)進行另外一次的發酵,產生二次代謝毒物(secondary toxin)或是有害氣體等等,氣體不只造成腹脹氣,打嗝,放屁等腸胃道不適的症狀,其中的含氮廢物或其他硫化物會對腸細胞產生刺激,而誘發癌變。也因此各種排毒方法大行其道,包括侵入性的大腸水療、咖啡灌腸等各種希奇古怪的方法,還有各種以排毒為訴求的健康食品也蔚為流行,在門診中有許多病患拿著各式各樣的解毒產品,到門診來詢問我的意見。
的確,工業化的高度發展,對於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各種污染充斥在我們生活的空間中。而人體是依附於大宇宙之下的小宇宙,自然也蒙受其害。腸道是人體接觸外在環境的第一道門戶,許多毒素皆經由腸道進入人體,淨化腸道是淨化人體的首要任務。從臨床上觀察,人類的老化多半是從腸道開始,中醫稱之為脾虛。這類型的病人多半是因為平時飲食不均衡,或生活緊張,導致腸道的毒素無法排乾淨,形成腸道的慢性發炎。
久而久之,腸上皮細胞逐漸受到破壞而失去其完整性,我們每天吃進去的各種異蛋白,就會從腸道的缺損處進入血液中,我們稱之為腸漏症候群。這些異蛋白進入身體以後就會誘發免疫系統的紊亂,導致各種免疫性的疾病產生,逐漸侵蝕人體的健康。
其實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百分之七十的淋巴球都集中在腸道,因此腸道一出問題,就會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因此腸道的健康可以說是健康的泉源。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就是這個道理。腸道保養是很值得重視的,但是我們必須尋求較為安全而有效的方法,以免反而傷身。
非自然的方式強迫排毒,我個人並不贊成,像是大腸水療,因為它屬於侵入性,可能因為不小心,而傷害到肛門組織,除了發炎以外,還可能導致敗血症。同時,如果長期使用大腸水療,影響腸道自然蠕動的能力,反而導致排便反射消失。一些以纖維素、甲殼素等素材為主的健康食品,主要是利用吸附原理,來吸附毒素,但是其實吸附效果是很有限的。其中我認為比較有學理依據的是活性碳,藥品級的活性碳其實是在急診室使用的急救藥品,像是農藥、重金屬、或是食物中毒用於吸附細菌毒素時使用的,也常應用於肝昏迷、尿毒症病人降低腸中含氮毒素的解毒療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碳的物化性質。
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 是一種多孔性的含碳物質,其結構則為碳形成的六環物堆積而成,由於六環碳的不規則排列,造成了活性碳多微孔體積及高表面積的特性。極大的微孔容積與比表面積約,對有機高分子物質有很強的吸附力,對於微量成分、色素、有機農藥、重金屬與含氮毒素質等具有高度的去除能力。過去活性碳的使用最為人詬病的缺點是它會在胃酸中凝結,使得有效吸附表面積下降,解毒功效大打折扣。另一項缺點是,因為它是非特異性的吸附,因此在經過小腸也會吸附營養素,並不適合長期使用。因此用來作為平日腸道保養並不適當。
此外,活性碳也有各種不同的來源,以竹子煅燒而成的就稱為竹碳。竹炭正式在日本燒製及發展已十餘年,竹碳在日本長久以來就應用於吸附雜質,淨化水質,是安全而有效的素材。由於它的吸附力是備長炭的六倍,礦物質含量是備長炭的三倍,廣受日本大眾喜愛,因而又有「黑鑽石」之稱。它的吸附原理也和活性碳相同,竹碳內部的孔隙分布極廣,每公克內部的表面積可高達300平方公尺(比表面積大於300㎡/g),約相當於一座足球場的面積。是能夠安心食用的自然素材。
然而要安全、有效的使用它,仍必須克服上述活性碳的缺點。然而以目前製藥技術的進步,這點並不難克服。只要改變劑型,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目前的製藥技術能將活性碳製作成粒徑大小為1毫米的微粒,並且在外層包附上一層腸溶膜衣。這種腸溶膜衣只能在pH為7的大腸環境中溶解,因此當這種腸溶型竹碳微粒進入pH值為2的胃酸及pH值為6的小腸時,並不會崩解。一直要到大腸才崩散,執行吸附毒素的功能。
因此不會影響胃與小腸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功能,能夠更有效率的吸收大腸毒素。腸溶型竹炭微粒是以專業的製藥技術發展的新劑型,每一個微粒能完整的抵達作用地點,在大腸速迅崩解成27000個奈米竹炭,有效發揮作用。這種劑型能夠避免吸附其他營養物質的缺點,是製藥工藝的一大突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