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醫學已成世界潮流

 

    對台灣醫界來說,最近最震撼的新聞,不是金融風暴,或是毒奶事件,而是向來奉西方醫學為圭臬的臺大醫院,終於打破一百一十四年來的傳統包袱,於日前院務會議通過成立「輔助及整合醫學中心」,正式將中草藥或民俗療法相關諮詢,納入服務項目。

 

   台大過去一直以證據醫學的科學精神為傲,這次納入西醫眼中「較不科學」的另類醫療(alternative medicine),提供有關中、草藥或民俗療法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諮詢服務,主要的轉折是去年十一月,台大前院長林芳郁和副院長何弘能率團前往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等三家醫院考察,發現在標榜高科技醫療的美國,愈來愈多癌症患者接受另類醫療,許多醫師也開始認同某些非正統醫療,確實可幫助癌症病患緩解疼痛,並穩定病患心靈。

 

   一向以美、日醫學馬首是瞻的台灣醫界,終於意識到包括中醫藥的另類醫療已是世界趨勢。兼任該院「輔助及整合醫學中心」主任的台大內科教授余家利形容,「台大走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不能在世界潮流中落後」。

 

    雖然極力擺脫,傳統的桎梏仍然如影隨形,台大仍極力避開「另類、中醫」等字眼,特別強調「輔助治療」與「整合醫療」。其實正統醫學(conventional medicine)與另類療法難以整合,是發生在現代醫療體系內部的事,然而體制之外,民眾早就自行整合了。

 

   根據台大公衛系的調查,台灣有高達85%的民眾,都同時接受正統醫療與另類療法,沒有性別、學歷、社經地位或城鄉的差別。目前國內多數大型醫院都設有傳統醫學或中醫部,台大許多年輕醫師對傳統診療也抱持「不排斥」的態度,但大約四、五年前,台大高層就曾提過引進傳統醫學或漢方醫學的構想,但因遭到部分老教授反對而作罷。

 

   可惜的是,執台灣醫界牛耳的台大在醫療整合議題上,沒有站在領導開創的地位,而只是順應潮流。

 

多數西醫排斥另類療法,是執著於證據醫學,然而經驗醫學也不可忽視。醫學不是一蹴可及的,而是有其發展的進程與軌跡。人難逃生老病死,所以醫療是人類最基本、也最殷切的需求。因此不管東西方或是任何種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這些傳統醫學都有共通的特性,就是奠基於臨床的經驗與觀察,去蕪存菁,歸納出一套質樸的經驗法則與理論。

 

這樣的醫學進展十分緩慢,一直到近代,奠基於西方科學的深厚基礎,現代醫學才在西方應運而生。由於有科學做後盾,現代醫學,有嚴謹的邏輯思維,重視實驗的實證精神。在科學邏輯系統性的研究下,現代醫學的發展也是隨著科學的進步而突飛猛進,百年來的進步更勝千年。

 

面對宛如一部奧秘天書的人體,至今現代醫學已經解開其中無數的謎團,打過好幾場轟轟烈烈的聖戰,從抗生素、疫苗的發明、麻醉技術的發展,到完成人類全部的DNA定序,這些偉大的成就確實是讓傳統醫學望塵莫及的,也大大的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促進人類的健康。

 

但是平心而論,我們對於生命的了解,未知仍舊多過已知,現代醫學還尚未達到全知全能的地步。古書上有名言,「學醫三年,天下無不可治之病,行醫三年,天下無可治之病」這一針見血道盡了醫者的心聲

 

醫學院的學生哪個不是意氣風發,接受最現代的科學醫學教育,聽著課堂上老師講授著成功的治療案例,就認為天下沒什麼病是治不好的。等到自己成為臨床醫師,才深刻體認到醫學發展也是有極限的,醫生對病人的幫助其實很有限。這些事實使我們對於生命不得不採取更謙遜,更開放的態度。

 

    現代醫學還有一個特性,由於現代醫學是跟隨著科學發展的後頭走的,每當有新的發現,也可能推翻舊有的觀念,因此現代醫學常發生昨是今非的窘境。舉個我比較熟悉的過敏治療為例,二十多年前當我還是醫學生的時候,如果有人敢用類固醇,俗稱的美國仙丹,治療過敏性疾病,一定會被大家批評為江湖郎中。

 

   豈知幾年後,病理學家發現過敏性疾病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使用抑制發炎反應的類固醇來治療,是合乎邏輯的。現在它已經明列在過敏性疾病的治療指導原則中。

 

   又例如過去認為胃潰瘍的成因是胃酸侵蝕胃黏膜所造成的,但是自從澳洲醫生發現胃幽門螺旋桿菌在胃潰瘍的病理機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後,所有的治療方式也大改革,現在除了制酸劑,還要加上抗生素,才能減少復發率。

 

   這些例子只是要告訴大家,現在大家視為黃金標準的診斷治療方法,也有可能在將來被推翻。當然治療方式能隨著科學發展與時俱進,當然是件好事。我只是希望民眾或是醫界能更理性的看待現代醫學,打破醫學或是藥物萬能的迷思,對民眾來說,預防重於治療,自己的健康應該平時就要多關注,不要依賴藥物。對於治療方式,多徵詢第二意見是一種常識。

 

   而醫療工作者則應該多留意科學與醫學的進展,多多學習新知,採取審慎開放的心態,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縱使在現代醫療十分普及的社會中,另類醫療也沒有因此絕跡。相反的,各種另類醫療包括中草藥、按摩、針灸、營養療法、順勢療法、芳香療法、音樂療法甚至是催眠,都各自蓬勃發展。

 

據統計,美國人每年花費在另類醫療上的費用,甚至比正統醫療還多。這股不容忽視的潮流,使得美國在一九九二年於國家衛生研究院下成立「另類醫療研究部」。

 

六年後,在國會支持下升格為「輔助暨另類醫療中心」,專責研究無傷害性的「非正統療法」,研究經費也由一百萬美金暴增為六千八百萬美金。同時,許多保險公司也開始給付被保險人接受另類醫療的費用。

 

這個現象不只發生在美國,根據台大公衛學院調查,台灣過去一年內曾接受過至少一種另類療法的民眾,高達百分之七十五點五。這些現象反映了民眾對於另類醫療仍有其需求。身為醫療從業人員的我們不得不去正視,並探討其中的原因。

 

民眾之所以必須求助於另類醫療,最容易得出的結論就是現代醫療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然而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們去深切反省的。

 

現代醫學必定有其必須改善的問題,其一是對於某些疾病來說,現代醫學仍有其尚待突破的瓶頸,尤其是對於許多慢性病或免疫性的疾病(包括過敏、自體免疫及癌症),幾乎是束手無策。

 

目前慢性病已經成為民眾健康的主要威脅,慢性病的醫療負擔也佔據了健保支出的大部分,然而很多慢性病都是生活習慣造成的,不去解決源頭的病因,而只是不斷的給予控制性的藥物,自然是無法把疾病治癒的。

 

當然沒有人會因為吃降血壓藥而把高血壓治好,也沒有人吃降血糖藥把糖尿病治好的。而且只要一開始服用這些控制藥物,大概終生都很難擺脫藥物了。

 

由於全民健保已經實施十年了,根據公衛學者的研究,這十年來,民眾取得現代醫療的幫助,十分便利而便宜,然而這十年來台灣地區民眾的平均餘命只增加了6個月,現代醫療對於民眾的幫助到底有多大,是值得我們省思的問題。

 

除了現代醫學對於某些疾病的醫療仍有進步空間之外,現代醫學還有一個盲點,就是太執著於人體的物質面。

 

人除了有血、有肉之外,還有心,還有靈。現代醫學的科學研究一直往微觀方向深入鑽研,現在的分子生物學已經成為醫學的顯學。醫學研究已經把人解構成各種分子的運作,任何疾病的成因一定是某一個或某幾個分子壞掉了,而導致生理功能的異常。

 

根據線性的思考邏輯,想辦法把壞掉的那個修好就行了,把治療當成是修車,換換零件就行了。現代醫學由於分工太細,加上看診人數太多,很多專科醫師最後都成了訓練有素的狗,在他們眼中人體被拆解的支離破碎,在心臟科醫師眼裡你可能只是一個心臟和一些血管,在骨科醫師眼中你有成了一堆骨頭。他們可能無暇照顧你的全身,更別說你的心和靈了。

 

我常說的一個故事,活生生反映了這項事實。我的一位律師朋友,是個典型忙碌的專業人士,30多歲的壯年,除了沒時間運動所造就的微胖身材,身體一點毛病也沒有。偏偏在一次律師公會舉辦的例行健康檢查中發現血壓偏高,在醫師的建議下開始服用降血壓藥。果然血壓下降了,可是連續吃了一個月的藥,他開始覺得房事有點力不從心,面對太太的哀聲嘆氣和冷淡對待,他只好趕快去看男性功能障礙門診。

 

泌尿科醫師給他開了威而剛,果然一吃見效,但沒吃又沒效,太太又擔心太常吃會有副作用,要他再去找泌尿科醫師。

 

泌尿科醫師說:「你是律師,一定是壓力太大了,屬於身心症。」就將他轉介到精神科。精神科醫師開了抗焦慮藥,吃了一段時間,變成藥物成癮,不吃就會失眠,而且性功能也沒有改善,只好再回去找泌尿科。

 

泌尿科醫師這回說:「沒別的辦法了,現在有最新的科技產品,第三代人工陰莖,要用的時候就把水打進去,不用的時候就把水抽出來,很人性化。」我的朋友一聽這可不得了了,要在命根子上動刀,可不是開玩笑的,趕緊來諮詢我的第二意見。

 

我把他的故事從頭到尾聽了一遍,建議他停掉降血壓藥,並且開始減重,結果兩個月後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原因很簡單,性功能障礙只是降血壓藥的副作用,而高血壓也是因為體重過重所導致的。可是這樣一來一往的折騰,我的朋友度過了很煎熬的一年。每次我在醫學院的課堂上講這個笑話,總是引來哄堂大笑,振奮昏昏欲睡學生們的精神,效果一流。

 

也許大家可以把它當成笑話,但它背後是個蠻沉痛的問題。曾幾何時,現代醫學的分工如此之細,已經到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景況,不把一個人看做一個整體,沒有對病人的全體情況作全盤的考量,這是第一個層面。

 

問題的另一個層面是西醫師或是病人都太依賴藥物,而「藥即是毒」,任何藥物或多或少都有副作用,藥效越強的藥,副作用也越大。

 

加上目前大家對於健康的要求,不再只是生病能夠得到醫治,而是更進一步希望能夠不生病,希望活的更健康,更有生活品質,甚至更年輕、更美麗。而不是在生了病之後,再用各種侵襲性的治療,讓病人痛苦不堪,就算病好了,也已經不成人形。

 

不久前發生的一件新聞,一位棒球名教練,因為運動傷害,而長期服用止痛藥,導致肝腎功能受損,最後必須洗腎。一位換腎名醫幫他換腎成功,因而上了新聞版面。

 

這類新聞層出不窮,但我每次總會有很深的困惑。我們中醫的老前輩說:「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西醫的老祖宗希波克拉底也諄諄告誡他的學生do no harm,為什麼現代的醫生卻以做下工而沾沾自喜呢!

 

在不同的環境下,我們醫療從業人員是否也應該有不同的思維?可惜目前西方醫學對於預防保健的著墨仍不多,是否應該從各種另類療法中加以取材?

 

  為什麼台灣大部分的民眾會去尋求另類醫療?首先大部分的另類療法都行之有年,已有相當的歷史,他們通常都是非侵入性的,所產生的副作用也不多,比較沒有傷害。

 

   舉個例子來說,像是中藥,在中國已經有千年歷史。中藥到底是不是藥?在現代醫藥學家的眼中仍是一個問題,因為中藥最常用的劑型就是湯劑,也就是用水或酒來加以萃取,並沒有經過純化或濃縮,其實藥用成分並不高,因此也比較沒有副作用的問題。

 

   過去中藥會遇到藥害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錯用有毒的植物,或是中藥摻西藥的問題。藥用成分越純,劑量越高,效果雖然更好,但是副作用也隨之來。其他像是一些物理性治療,像是溫熱療法、按摩整脊等,除非操作不當,對於人體的傷害並不大。由於它的傷害較小,使一般人在使用時比較不會有顧慮。

 

    其次是另類療法對於某些疾病或症狀確實有改善的效果,目前許多科學研究都證實了這一點。

 

   例如針灸對於止痛的效果在許多臨床研究中已經獲得相當的肯定,它們甚至被用於手術或是拔牙的麻醉。十年前,美國就已有近半數醫學院教授針灸對治療慢性疼痛及肌肉疼痛的課程,有些甚至列為必修課程。

 

   其他像是中藥可以緩解癌症放療與化療的副作用,幫助病人度過痛苦的療程,提高化放療的成功率,改善病人生活品質,這些報告在醫學期刊上也是不勝枚舉。我個人從事中西醫整合醫療的臨床工作也已經二十幾年了,從我的臨床經驗中,病人同時接受中西醫的治療往往能夠得到最好的療效。

 

   像是我的門診中過敏性病人很多,如果在發作期使用西藥來作症狀控制,但是緩解期西藥往往沒甚麼藥可以用,但是中藥就有很多能夠調節免疫系統的方子,如果加上中藥調理,往往可以減少復發的機率。

 

   除了中藥,我在臨床上也常常使用微生物療法和營養療法。微生物療法調節免疫系統在醫學期刊上報告很多,臨床上也有其療效。此外,營養療法用在代謝症候群也非常有幫助。

 

    有些另類療法則不是治療肉體,而是撫慰病人的心靈,紓解病人的壓力。例如藝術治療、宗教,甚至符咒等,這些在病人對抗疾病的過程中,其實是能夠抒發病人的情緒,解除壓力,增加病人的信心。人的身體是很微妙,心理與生理是一體的兩面,相互影響。

 

   心靈的力量往往能夠支撐病人度過生理的病痛,許多腫瘤科醫生都會發現,同樣病情的病人,比較開朗的總是比較能忍受身體的病痛,預後也會比較良好。其實身心症在現代壓力大的生活中,罹病率節節升高,某些另類療法或許也能解決部分的問題。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另類療法都能幫助病人,很多另類療法根本是不科學的。這些例子俯拾即是,像是最近大家流行吃納豆激脢來預防血管栓塞,其實納豆激酶是一種蛋白質,經由口服通過胃酸後就被分解了,根本無法吸收到血液中,如何能發揮抗凝血的作用。

 

   還有某些整脊師號稱整脊能夠改善體質,治療過敏性疾病,其實聽在有醫學知識的人耳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還有些假藉科學之名,說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來矇騙一般民眾,像是目前很流行的生長因子,其實也是大分子的蛋白質,如過擦在皮膚上,根本無法通過皮膚角質層到達真皮層,如何能促進表皮細胞生長。試想如果這些大蛋白質都能通過皮膚到達真皮,那皮膚豈不是一天到晚都在過敏。

 

   但是業者打著諾貝爾獎得主的名號,是以科學包裝的假科學,然而一般民眾是無法分辨的。醫學本來就是很專業的事情,民眾根本無法自行判斷,自行使用的結果,小則傷了荷包,大則延誤病情而傷身。

 

   許多國家對於另類療法有各種認證或管理的制度,然而在台灣另類醫療並不被接受,因此政府機關或是學界也沒有對它進行任何的管理或評價,放任民眾自行整合,實非民眾之福。

 

    整合醫學其實是非常專業的事情,我們的主張並不是以另類醫療來取代現代的正規醫療,而是希望用科學實證的精神,在現代醫療之外,輔以另類療法,讓民眾得到更好的照顧。

 

   我們希望各種疾病或症狀在正規醫療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病程,整合適當的另類療法,使的治療的效果加乘,改善副作用,或促進病人的生活品質。

 

   要整合各種醫療其實是需要很多專業人士的共同參與,包括正規醫療的醫師、另類療法的從業人員、醫學研究的學者以及生物科技產業的專家,每一個環節都代表了不同的深厚知識領域,斷不是一般民眾所能勝任的。

 

   這也是我們成立整合醫學會最大的宗旨,希望能結合專家學者負起醫療整合的責任。透過專家學者的討論研究,訂定出一套整合醫學療法,提供民眾或是醫療從業人員作為醫療的參考,相信這種作法才是比較積極而有建設性的作法,而不是消極的接受民眾諮詢,對於一般民眾的幫助會更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許庭源博士 的頭像
    許庭源博士

    Dr.Hsu-益生菌的專家-尋找沒有傷害的生命之藥

    許庭源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