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汞生魚片
除了重金屬銅會汙染沿海養殖漁業之外,食用深海魚也不一定安全。成大針對台灣八個漁港居民進行調查,發現宜蘭蘇澳居民血液汞含量最高,其次為高市旗津、宜蘭羅東。另外高雄市新興區、台北淡水板橋、彰化大村跟芳苑也名列其中。主要原因是這些以漁業為生的居民喜歡吃大型的「掠食性」魚類,像是鯊魚、鮪魚等。
吃深海魚等於吃下累積的重金屬
受到全球污染和暖化越來越嚴重的影響,陸地上工廠排放的重金屬汞,隨著廢水排放與水沖刷,最終流入大海,海洋環境遭到汙染,海洋中的水族體內汞蓄積。由於重金屬在生物體中不易排除,因此它會隨著食物鏈,不斷的累積。也就是說大魚吃了含汞的小魚,小魚身上的汞就轉嫁到大魚身上。因此在整個食物鏈中越上層的掠食性生物,汞中毒的情形就越嚴重。食物鏈終結者的人類吃下掠食性深海魚,等於吃下所有累積的重金屬。
吃7~8片生魚片就容易汞過量
大型的掠食性魚類含汞量較高,以油魚和鰹魚來說,每個月吃超過四百五十四公克,鮪魚和旗魚超過兩百二十七公克,鯊魚和黑鮪魚超過一百一十三公克,大約是七、八片的生魚片,都容易汞過量殘留,也造成腎臟負擔。同時根據研究,人體累積過多的汞,會導致慢性重金屬中毒,形成神經病變,甚至可能會生下畸胎。因此最好還是避免吃進過多深海魚,以免危害健康。
慢性重金屬中毒易有神經病變
根據臨床毛髮檢測重金屬汙染的觀察,不只是漁港居民,一般人也都有體內重金屬含量偏高的問題。根據統計台灣人最常見的重金屬汙染是汞、鉛和鎘,這些都和我們的飲食習慣與環境汙染有關。雖然重金屬含量都未達急性中毒的標準,但是因為重金屬的毒性是累積性的,對於神經與內分泌系統都有慢性的影響,在預防保健上值得加以重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