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塑化陰影 冷靜面對健康

2011-06-27  中國時報  【郭浩然】

     隨著越來越多的食品被發現含有塑化劑,許多國人擔心健康因此受到影響。其實,塑化劑對人體的可能健康危害當中比較有科學證據的是生殖系統方面的影響,尤其是性徵的發育。但是這些證據都是來自動物實驗及對一整群人的流行病學研究,目前並沒有根據個別案例進行研究的確切結果。因此,目前臨床上上很難斷定某個人的身體異常現象是由食入塑化劑引起的。

     雖然國內用量最大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英文縮寫為DEHP)被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2B類致癌物,但這並不表示DEHP一定會導致人類的癌症。所謂第2B類致癌物絕大多數是指對人類研究的科學證據有限而動物實驗證據也不充分的可能致癌物,或是人類研究科學證據不足(比所謂「有限」更少)但動物實驗證據充分的致癌物;DEHP屬於前後者。

     DEHP雖然能導致老鼠的肝腫瘤,但是在老鼠致癌過程中所需的一種稱為peroxisome的物質在人體內並不存在,所以DEHP在人身上造成癌症的可能性不高。和DEHP同樣被IARC歸為2B類致癌物的東西包括日常生活環境中很容易接觸到的汽油,以及許多人每天要喝上一杯的咖啡。

     絕大部分的塑化劑在進入人體三天以內會自然被排出體外,例如進入人體後十二到二十四小時內約有一半的DEHP以及它的代謝產物會由尿液排出,而絕大部分會在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時由尿液及糞便排出。因此,除非是長期每天大量食用已經被證實含有塑化劑的產品,否則不需要擔心;即使是這種情況,除非是經過專業的醫師評估認為有非常特殊的需求,也不必進行治療。如果真的很擔心,建議可以多吃富含維他命的蔬果及多喝白開水,加速塑化劑的排出。

     其實,不只是塑化劑,對於許多環境中的有害物質,人體都有相當程度的解毒及排毒功能。因此,在誤食被有害物質汙染的食物或飲料之後,不一定需要特別的排毒處理。坊間所謂「排毒治療」,包羅萬象,很多沒有經過科學的驗證。有人認為毒物大多由肝臟代謝,因此提升肝功能就幫助排毒;但其實許多「排毒」藥物也是由肝臟代謝,其中真正能提升肝功能的藥物非常有限,胡亂吃藥的結果往往反而加重對肝臟的傷害。

     也有人認為許多有害物質是透過自由基對人體造成傷害,在誤食被有害物質汙染的食物或飲料之後要多吃抗氧化劑。其實,常見的抗氧化劑以維生素為主,只要多吃富含維他素的蔬果就可以補充;有些研究發現,刻意補充大量的抗氧化劑反而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近來一些大眾傳播媒體誇大了塑化劑對人體可能產生的危害,因此國人面對塑化劑的風暴,應該要有正確的知識,否則會因為過度反應而受害。(作者為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理事長,成功大學醫學環境研究所教授)

來源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 forum/11051402/ 11201106270039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許庭源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