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狀況下,人體內會一直製造新的細胞來取代舊的細胞。就乳癌來說,當一群不正常的乳房細胞生長及分裂的速度太快時,這些細胞變成一團,就稱之為腫瘤。雌激素(estrogen,又稱動情素),是女性荷爾蒙的一種,在青春期正常情況下可以促進女性特徵如乳房、輸卵管、陰道、子宮及子宮內膜的增厚,未停經婦女的雌激素大部份是由卵巢製造;停經後或是切除卵巢,則由腎上腺所製造的雄性激素( androgen )經由芳香環酶轉化(aromatase)轉變為雌激素。乳房細胞若曝露在過多的雌激素時,罹患乳癌的風險就會比較高,這些危險因子還包括有初經過早、比較晚停經或肥胖者。

 

 早期乳癌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事實上,當乳癌開始形成時,可能完全沒有症狀,醫師觸診時也無法觸摸得到;但是隨著癌症的生長,它會造成異常,而女性朋友也應該會發現以下症狀: 

 

  • 乳房有腫塊,但不會感覺疼痛(但仍有少部分會疼痛)。
  • 乳頭出現異樣分泌物,尤其是帶血分泌物。
  • 乳房有局部或全面性凹陷。
  • 乳房皮膚有橘皮樣變化紅腫或潰爛。
  • 腋下淋巴腺紅腫。
  • 在乳房附近或腋下的區域有腫塊或變厚。
  • 乳房大小或形狀改變。

 

 

 

 

 

 

 

乳癌的好發部位 

cancer-area  

 

※以上顯示之比率為原則性,各家醫院都有出入。只表示外上方較多,但其實乳房各部位都有可能發生。

 

 

目前台灣乳癌是女性好發癌症的第一位,死亡率為第四位。國內婦女隨著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西化的改變,台灣乳癌患者一方面平均年齡逐漸年長,但另一方面仍有不少年輕患者,好發年齡約比歐美國家年輕十歲。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2011年有10056名乳癌新增病例,台灣地區乳癌發生率為每十萬分之六十四點三。透過乳癌篩檢發現的個案,早期所佔的比率較高;且經過適當的治療5年存活率第零期為97.5%、第一期為95.6%,因此國人仍需共同努力宣導乳癌防治的觀念,以期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台灣2007-2011年新診斷 乳癌5年期別存活率

下載  

資料來源:癌症登記資料

乳癌的危險群

A.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4倍):

  •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
  • 特殊家族史(停經前得過兩側乳癌)
  • 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

B.次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2-4倍):

  • 母親或姐妹得過乳癌
  • 卵巢癌及大腸癌患者

C.略高危險群(致癌相對機率大於1.1-1.9倍):

  • 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
  • 未曾生育者
  • 停經後肥胖
  • 子宮內膜癌患者
  • 胸部放射線治療
  • 長期口服避孕藥
  • 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
  • 過量飲酒
  • 初經在12歲以前
  • 停經在55歲以後

 

資訊整理由 乳癌防治基金會乳癌衛教保健網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許庭源博士 的頭像
    許庭源博士

    Dr.Hsu-益生菌的專家-尋找沒有傷害的生命之藥

    許庭源博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